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 p"中,逻辑常项是( )。
2.在 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数量"来考虑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
4.在关系概念"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6.从真假条件考虑逻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 )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变通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联言判断()为假。
9.如 取值为假,则( )取值为( )。
10.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表示中项的语词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④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 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 ,而否定 ,则( )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 ②违反矛盾律③违反排中律 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①MAP ②PAM ③MEP ④PIM
5."《家》、《春》、《秋》是巴金的小说"和"《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两个判断()联言判断。
①都是 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 ③都不是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判断()。
①都是A判断 ②a是A判断,b不是 ③都不是A判断
④a不是A判断,b是
7.若 与 均真,则( )。
①p与q均真 ②p真q假 ③p假q真 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 ②反对 ③下反对 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10.已知必然P真逻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可推出( )。
①非P真 ②可能非P假 ③P假④必然非P不假
11.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③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④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2."间接论证是通过论证与论题相关的其它论断假,从而论证论题真的论证方法。"
这里的"其它论断"是指与论题具有()关系的论断。
①可同假②不可同假 ③可同真 ④不可同真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①常项--量项 ②太阳系--地球③《鲁迅全集》--《药》
④亚洲--中国 ⑤变项--支判断
2.下列依据概念间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①定义 ②划分 ③分类 ④限制 ⑤概括
3.以下各栏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SOP的是()( )。
① MAP SIP②POM SAM ③MEP MIS ④PIM MES ⑤MEP SAM
4.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有些推理是类比推理,所以,有些推理是或然性推理。这个推理属于()、( )。
①演绎推理 ②归纳推理 ③类比推理④或然性推理 ⑤必然性推理
5.下列断定中,作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是()( )。
①论题保持同一 ②论题不能是或然判断 ③论据真实可靠
④论据中不包含假言判断⑤只使用演绎推理
6.当为假时,下列必假的公式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7.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和( )。
① ② ③ ④ ⑤
8.在"穆勒五法"中,除被研究现象外,其它相关情况完全相同的,探索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求同求异并用法 ④共变法 ⑤剩余法
9.以"不可能P为前提,根据模态逻辑方阵,可必然推出的结论产()()。
①必然P ②必然非P ③不可能非P ④可能P ⑤并非必然P
10.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推理。
①必然性的 ②前提蕴涵结论的 ③或然性的 ④一般到个别的
⑤前提并不蕴涵结论
四、多项选择题
1.如一次划分的子项外延处于()关系,则该划分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①全同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矛盾⑤反对
2.下列逻辑错误中,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概念 ③论证过多④预期理由 ⑤论据虚假
3.当判断()取值为真时,判断"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①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②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③班上同学并不都是团员④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⑤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五、图解题
1.将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中。
"巴金(A)是文学家(B)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
2.已知"SAP为真而PAS为假"。根据已知条件:(1)用欧拉图表示出S与P的外延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个内涵较多。
六、表解题
用真值表回答:当下面A、B、C三判断不同真时,可否判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可否判定"小赵是否当选学习委员?"
(1)小金不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2)小赵当选学习委员。(3)小金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P为"小金当选班长"逻辑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q为"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七、分析题
1.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单判断就是仅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
2.已知"SIP SOP"为真,能否确定SAP的真假,为什么?
3.对下列A、B两种情况,甲都赞成,乙都反对,试问"甲、乙两人的判断在逻辑上能否成立?为什么?
A:小王与小李都是司机 B:"如果小王是司机,那么小李也是司机"这种说法不对。
4.列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如果甲上场,那么丙上场;如果乙上场,那么丁上场;丙不上场或丁不上场,所以,甲不上场或乙不上场"。
5.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下列A、B两式同真(成立)。
A:aRb bRa
B:aRB bRc aRc
八、证明题
根据下设两条件,证明概念B不与概念C全异。
(1)若A与B全异,则A与C全异。
(2)A真包含于C。
九、综合题
1.已知(1)"只有张明没有得奖或李东没有得奖,王洪和高亮才都得奖。"
(2)"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3)"李东得奖"了。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或推导根据)
2.已知下列A、B、C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是上海人?写出推导过程。
A: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
B:甲班王英与刘民都不是上海人。
C: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
答案
一、填空题
1.◇ 2.A 3.普遍 4.矛盾 5.种差6.真 7.同中求异
8.矛盾 小王不上场而甲队获胜 9.真10.含碳的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④ 3.② 4.② 5.② 6.②
7.① 8.① 9.④ 10.② 11.② 12.②
三、双项选择题
1.①⑤ 2.④⑤ 3.③⑤ 4.①⑤ 5.①③
6.②⑤7.①⑤ 8.②④ 9.②⑤ 10.③⑤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②③④⑤
五、图解题
1.
2.(1)
(2)S内涵较P的内涵多
六、表解题
(一)A: B:q C:
(二)列表:
p q p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三)由上表可知,可断定小赵不当选学习委员,不可断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
七、分析题
1.(1)"简单判断"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对"简单判断"的划分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可以确定SAP为假。
(1)由SIP SOP可推出SOP;
(2)SOP与SAP矛盾;
(3)由SOP真可推出SAP假。
3.(1)A与B两种意见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甲的说法不成立,违反矛盾律。
(3)乙的判断可成立,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4.(1)推理形式为:
(p→q) (r→s) ( q s)→( p r)(其中,p、q、r、s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上场)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有效)
5.(1)A式表示R是反对称关系。
(2)B式表示R是传递关系。
(3)存在一种关系可使A、B两式同真。
(4)如"真包含关系"即是反对称关系,又是传递关系。
八、证明题
1.由(2)A真包含于C可推知(3)A都是C,可推知(4)A与C不全异。
2.由(1)与(4)可推知A与B不全异,则(5)有A是B。
3.由(3)与(5)可推知(6)有B是C,由B与C不全异
九、综合题
1.(一)根据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和其等值判断间的关系,由(2)得出(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由(1)和(4)得出(5)"张明没得奖或李东没得奖"。
(三)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由(3)和(5)得出"张明没得奖"。
(四)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2.(一)A与C下反对,必有一真,由题意可知B假。
(二)B假,则王英与刘明至少有一个人是上海人。
(三)由(2)可推得A真,因为"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等值于"有甲班学生是上海人"
(四)由(3)及题意可推知C假,即"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为假,则"甲班学生是上海人"真。
(五)由(4)可推知甲班班长是上海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