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 )是首要环节。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的理解。问题解决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所以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选项,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理解问题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启发式即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但提出假设并不是首要环节,故此项也不符合题意。

D选项,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当然,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所以按过程来说应该是最后一步。故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此项选A。

2.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纳,为办学原则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 )

A.晏阳初 B.蔡元培 C.陈鹤琴 D.黄炎培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近代中国教育家的思想。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并且不拘一家之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所以题干中所描述的思想为蔡元培的你,故B项正确。

A选项,晏阳初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他提出了平民教育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也提出四大教育,分别为: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所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陈鹤琴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1923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形成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主张“活教育”,其思想的目的论为: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现代中国人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他提出的课程论为:①课程应结合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②开设“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他提出的教学论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选项,黄炎培被称为“职业教育之父”。他认为教育要旨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教育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明显也与题意不符,排除。

综上,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B。

3.“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是教育家( )的名言。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桑代克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时期主要人物的思想。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著作为《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泛智教育”,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并提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的言行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所以B项正确。

A选项,卢梭代表作为《爱弥儿》,其主张性善论,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其中他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为消极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是第一个“发现儿童”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选项,杜威被称为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

表人物,其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他的基本思想有: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选项,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其代表作为《教育心理学》,他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模拟题,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他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也是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创立者。也与题意不符。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B。

4.学生的学习若是源自于对分数排名的过分重视,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附属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区分。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题干中学生学习为的是排名,那明显其学习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地位,所以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故D项符合题意。

A选项,内部动机是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而划分出来的。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题目当中的学生学习是为了排名,明显是由外部引起的。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在儿童早期模拟题,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但题目中的学生并不是为了获得赞许而学习,故此项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C选项,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5.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被称为( )。

A.正迁移和前摄抑制 B.负迁移和后摄抑制

C.正迁移和后摄抑制 D.负迁移和前摄抑制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迁移以及干扰抑制说相关知识点。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积极的迁移。负迁移为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詹金斯和达伦巴希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来说明。其中前摄抑制为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摄抑制为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题干中描述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对现在的英语单词产生影响,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所以为前摄抑制;影响为“有干扰”,即为负迁移。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干要求,选项D为本题正确选项。

6.游泳时在水中发现危险时,正确的做法有( )。

A.沉着冷静,不要紧张 B.尽可能使鼻子露出水面呼吸

C.不要乱扑腾 D.吸气要浅,呼气要深

6.【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水中遇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

游泳时发生的最严重的意外是溺水。为了避免溺水,首先要选择适合游泳的地方;下水前要活动身体,做好准备;如果自己遇到抽筋、体力不支等情况时,要保持镇静;如果是救助溺水者,也要谨慎。游泳者如果突然出现小腿抽筋、突发疾病或误入深水区时,切不可慌张,要保持头脑清醒,身体自然放松,尽量仰头,口向上方,使口、鼻露出水面,吸气要深,呼吸要慢,不要挣扎,避免加速下沉,同时立即向旁边的人呼救。

选项A,游泳时遇到意外,一定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

选项B,游泳遇到意外情况尽量使鼻子露在水面,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选项C,游泳遇到意外切勿挣扎、扑腾。

选项D模拟题,正确的呼吸的方法应当是呼气要尽、吸气要深,同时在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下水后不要紧张。故选项D错误。

综上所述,在游泳时发现危险正确做法的选项为ABC。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儿童的安全防范常识-小学儿童的安全急救与避

二、辨析题

1.《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教师要做到的三个认真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

1.【答案】正确。解析:本题考查爱岗敬业相关概念。爱岗敬业概念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可见爱岗敬业中的三个认真就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由此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2.吃过梅子的人一见到它的外形或问到它的味道,分泌旺盛的反应,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2.【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题干中吃过梅子后的人,见到其外形后会分泌旺盛,那这种分泌明显是后天经过学习或经验(吃过梅子)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并不是本能行为,所以为条件反射。故题干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