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学校都有那么几道作业题让八岁半的女儿费解小学数学题,就拿这个星期的最后一道数学题来说吧:

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了一个老人,老人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你每走一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财迷觉得合算,就同意了。他走过桥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高兴地给老人32个铜板。这样走完第五个来回,财迷身上最后的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也没剩。财迷身上原来有多少个铜板?

要是按照正序的思维,是必须使用X带入法的,可是我这解了半天女儿完全不之所云,蹙着眉峰一头雾水。

没办法小学数学题,我发了条微信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半小时后朋友圈沸腾了:

“这是八岁孩子的作业题吗?!”(战战兢兢的低年级学生家长)

“国家不是不允许小学上课期间教奥数了吗?”(媒体记者)

“数学不好的默默飘过……”(研究生)

最终好歹是一个理科男给我一个倒退解答法:

第5个回合,给老人32个,翻倍前实际是16个(也就是第4回合给老人后剩余的);

第4个回合,给老人的32个+剩余的16=48个,翻倍前实际有24个(也就是第3回合给老人后剩余的);

第3个回合,给老人的32个+剩余的24个=56个,翻倍前实际有28个(也就是第2回合给老人后剩余的);

第2个回合,给老人的32个+剩余的28个=60个,翻倍前实际有30个(也就是第1回合给老人后剩余的);

第1个回合,给老人的32个+剩余的30个=62个,翻倍前实际有31个(也就是原来有的个数)。

繁琐的思路、步骤让女儿迷茫许久。

“现在不是不允许小升初与奥数挂钩了吗?”很多家长也对学校强制孩子们学习远超义务教育知识点的奥数题提出异议。

可是老师公开在家长会表示:“我们学校小升初的试题全部都是这种类型的题目,所以我们教学也会向这个方向靠拢!我们这不叫奥数,叫数学思维力。”

奥数升学自2009年就被山东省一纸红头文件勒令制止:山东省实行对寒暑假补课的校长处分直至撤职的举措,但是六年之后更名改姓火势尤烈。正如某媒体所说:“奥数已经不单纯是一门学科竞赛的简称。而是纠集了经济利益、教育资源、选拔制度、社会心态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已经“从少数人的游戏、演变成全民(应该是全儿童)皆学的疯狂,屡遭禁绝、仍然顽强地保有生存空间”的一个怪胎。与其说社会关注的是官方对奥数的态度,不如说社会关心的是“小升初”转向的力度。为了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家长除了迎合学校的规定还有什么办法?几乎所有考上这所名校的初中部的学生都是报了这个学校办的考前补习班,包括它自己学校小学部的学生。

奥数与升学挂钩小学数学题,就毫无疑问的支起了功利性的杠杆,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眷恋的不过就是升学率,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在竞争压力下又有几个孩子快乐?很多人抨击《虎妈猫爸》极端,同时又不得不被迫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给孩子无法平静的童年,只能说只要有升学的强压,虎妈的病态就无法根治,需要改变的并不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