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 共促提升|2023年中考复习备考研讨
综合性学习选取的是三秦名人事迹,开展了做调查,抒胸臆,表心志,铭教诲一系列活动。这里面有身处逆境仍思索人生价值的司马迁;有抒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宏愿的张载;还有“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著名作家柳青、路遥。引导学生认识并关注传承优秀的地方文化。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则通过神州十二这一热点话题体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以及开阔文化视野。
文学文本阅读中,有“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张思德,有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取回真经的玄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心忧天下黎庶的范仲淹和苏轼。他们虽然时代不同,秉性各异,但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熔铸于国家发展的大局中。这将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勇敢面对现实,将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3.考查思维能力,由无序走向系统
命题的一大目的是促进教与学,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学习理念和方式的有效引导作用,不断变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以体现考试评价的学习指导功能,并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整张试卷对思维的考查尤其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体现教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
第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目设置都能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则应训练学生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的思维能力,以及懂得分析归纳信息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7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第8题材料中,通过联系,分析概括原因,都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坚持依标命题,让教有所据
1.依标命题,所教即所考
以名著阅读为例,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试题就站在“整本书”阅读的立场上,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感悟与思考,以及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摒弃了细枝末节或大而不当的梗概式的考查,考查形式新颖。梳理六本书的名著阅读及阅读要求可以发现编者是有一定逻辑。
2.表述科学规范,所问即所答
课标要求试题题干设计应规范,主观题题干要简洁、明确,便于学生捕捉问题的核心信息。从2021和2022年主观题的题干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这一点。
另外学习是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建构并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试题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助力其学会学习。如第12题括号内的提示,引导学生答题。
3.关联教材,所考即所学
陕西试题近几年注重与教材的关联。《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析及教学指导》中可以看到设问与教材联系、选材与教材同源、考查点与教材契合。
首先选材与教材同源。《三秦思语》关联了课文中的《壶口瀑布》、《为人民服务》以及名著阅读《西游记》。学生能够自然联系课内所学,相互印证,实现互文解读。而且从内容来看,地域特征明显。另外,将教材内容直接用作测试材料,2021年以前的陕西中考古诗文阅读,选材主要是课外的人物传记,近两年将单纯的课外文本调整为课内外对比理解题,考查内容指向课堂教学,强调了古诗文积累的基础性。
其次设问与教材联系。《三秦思语》第11小题“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 与课文《藤野先生》“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有什么作用”直接关联教材。还有《三秦思语》第12题(2)“既然是‘艰辛’的,为什么又说是‘美丽’的”的命题思路完全来自于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后习题“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
最后考查点与教材契合。综合性阅读题的考点与语文教材中《君子自强不息》的活动版块一致,所以我们要梳理六册书中的综合性学习,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扎扎实实上好这一版块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考试命题,这根深深地烙上“素养”的印记的指挥棒,定将指引我们找到语文路上的诗和远方!
(三)落实“双减”,减量、提质、增效
“双减”要求语文教学在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减少机械记忆,增加实践运用。试卷对“双减”要求的落实体现为降低、整合与拓展,以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目的。
1.降低全卷阅读和作答的文字量
全卷阅读文字量和考生作答的文字量均较往年有所降低。减少了与作答无关的文字表述,文本表达平易规范,作答要求明白清晰,情境设置贴合学习实际,能让考生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减少文字量,缩减阅读无效信息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能够更为充分地体现思维水平。
2.整合考查要点,调整考查方式
试卷将书写汉字的笔顺的题目调整为要求学生用正楷字书写几个字,旨在强调汉字书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价值,强化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作答的题目是书写正楷字,能够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舒缓紧张的心理。相较往年,试卷减少了题目。减少不是单纯的删减考点,而是有机整合了部分测试内容,显性考查与隐形考查相结合。
3.增加思维含量,扩大文化视野
思维含量的增加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试卷主要体现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试卷在非连阅读部分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古诗文阅读不再单纯分析人物的形象,而是考查人物面对人生的态度,更具思维发散。现代文阅读既关照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的继承,又强调了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既考虑到面对社会的心灵丰润,又涉及到面对自然的和谐多元。这些内容有机融合,相互支撑,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2023年命题预测
在查阅了其他省市地区的中考题后,发现2022年全国的中考题有一些共性之处。从显性上看基础情境化、名著国内化、文言对比化。从隐性上看都直击社会热点,厚植家国情怀,注重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关联课本教材。
基于以上特点,陕西省的走向也有这些趋势。
2023年备考建议
1. 学生书写能力,基础注重细节、全面、灵活。
在日常复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书写规范性,保持卷面整洁,从七八年级开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语言表述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 注重课本知识的挖掘,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意情感的培养。
课内比重的加大,要求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有价值的细节,现代文要熟悉,古诗文重积累,有重点,重在梳理,实用文体要让学生实践,体验生活。
3. 重视思维过程,养成学科思维品质。
现代文阅读对答题思路的依赖性越来越小,正在向着高考的方向靠拢和接轨,新题型越来越多,新问法也越来越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道阅读题都要从内容、手法、中心、结构四个角度上思考问题,我们只需要养成这种思维,任何新题型和新问法我们就都可以对号入座了。
4.重视情境化试题的训练,关注热点时事。语文教师要有敏锐地捕捉热点消息的能力,既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组织每周观看《新闻周刊》等。
5.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美文,关注科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读物。
教师在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利用好图书馆,让学生多阅读经典读物和期刊,如:《青年文摘》《读者》《意林》《人民日报》等,加强裸读、素读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总之,备战2023年中考,首先要做到心中有课标,明确中考考点,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我们的教学应该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来实施,明确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并把握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学段要求,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了解核心概念。在教学中要落实课标中各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以任务群作为教学任务,以学习任务带动教学。还要进行跨学科学习(可能出现在试题中非连续性阅读板块),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其次,要做到眼里有教材,用好教学材料。教材篇目的选择贯彻了立德树人的宗旨,既可陶冶学生情操又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都是对课标的具体细化,也就是中考考点;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是宝藏,不仅蕴藏着考点,更构建了思维框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最后要做到教学有方法,积极锻炼学生思维。立足学生素养发展的语文课堂,尤其要注重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我们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备考之路艰辛,老师们要“静”“顺”“定”“清”,内心宁静,只有静得下心,才能教得好书,顺应学生成长,有定力,不跟风;小步走,易调整,心眼明亮,做事不慌。
【沣东高新学校】
陈飞跃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学习重任,不能被忽视。综合性学习本身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在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真实开展活动,强调探究单元的重要性,综合性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从起始年级开始做扎实,可以合并同类项,形成大主题,一并进行。同时,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分配任务,集智共享。
【西咸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李春宁
写作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其写作态度,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奇思怪想分析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而帮助学生改正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从“读作文”“讲作文”“磨作文”的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积累并创作。老师找作文资源,比如《中考满分高分新作文》,让学生分类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对学生的考场作文进行修改,便于素材的灵活运用。通过老师用心引导学生积累,反复锤炼,构成范文,保证每人有两至三篇备用优秀范文。
【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拜萍丽
对于像字词、古诗默写这些基础考点,可将任务分解细化至每一天、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好早读和课后服务时间。对于现代文阅读,以每本教材为单元,对课后题进行分类复习,比如小说,可探究作品主旨、表现手法、鉴赏语言、人物形象等技巧是如何设问,与教材相对应。
【西安市第五十中学】
何勇
诗歌鉴赏可从题材与题型角度分类讲述,注重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起始年级开始讲实讲透,可先参照学习语文课本上的诗歌赏析,摸索领悟答题思路,并注重问题积累,到初三侧重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认真做题,尤其是中考真题,把握考题方向。
【车辆中学】
韩敏
综合性学习如何做得更好?初一着眼初三,整合成长、友谊、读书等话题。 名著阅读落实到每一个老师,一人承担一部,老师变压力为动力,带着学生读名著,做思维导图。老师要有合作意识,可进行课题研究。
【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
林小娟
一轮复习如何达到地毯式扫荡?一轮复习重视文言文,二轮是专题,三轮结合模拟试题查漏补缺。知识点可以复习到,但题做不完。只能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特别后期模考中,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重点复习欠缺知识点。名句默写更是面批面改。 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教师一定要做到真备课、真教学,只有做到充分备课,上课才能自信,才能游刃有余,面对课堂生成也能轻松应对。语文学习是一个慢功夫,从知识考查到能力考查现在是素养考查,素养考查并不是说不考查知识和能力,知识还是基础,能力还要提升,进而达到素养。
【沣东第一学校】
李文红
如何复习中考的半壁江山——作文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其次就是按照成长类、教育类、感悟类分类强化训练。
【中加学校】
段艳
一轮教材复习如何与教辅资料合理对接?针对我校学生少,坚持分层培优工作,上学期已结课,本学期投入复习,正复习九下。按照九下、九上、八下、八上、七下、七上的顺序。计划3月底结束一轮复习,4月底到5月中旬进行二轮专题复习,随后就是两周一次的模拟训练。
【阿房路学校】
李颖斌
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的同时,可以结合相应习题,字音、字形听写和名句默写,每天一次。小说、散文的阅读和课本对接,比如习题中遇到通感修辞,我会提示学生回顾《紫藤萝瀑布》和《荷塘月色》。总之,不能扔课本,要回归课本,文言文必须一篇篇地过。
【西咸新区沣东上林学校】
高翠梅
名著要从初一抓起,特别利用寒暑假每天打卡,举行读书分享会,制作思维导图等。如果没读的话可以抓《试题研究》上的名著介绍资料,可以捡漏,可以临时抱佛脚。也可以引导学生去看相关的影视作品,这也比较快,节约时间。
主持人高星老师总结,鼓励大家研究考点,尊重学情,帮扶学生努力拼搏的同时又平安健康地度过初三第二学期,为沣东中考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交流中进步,在反思中前行,此次研讨会让九年级语文教师复习备考思路更清晰,加强了沣东区域语文教师的沟通联系,助力提升沣东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研讨会虽然结束,但教师们的中考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相信聚集体之力量,在春天播撒希望,一定能收获2023中考的满园芬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